【老年病科】高血压年轻化警报!从诊断到防控,如何打破”隐形杀手”的死亡链?

咨询电话:0552-7360066

门诊地址:门诊二楼西名医堂

图片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目前我国患病人数超过3亿,且呈年轻化趋势,超过八成的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图片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分级

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级(140-159/90-99mmHg)、2级(160-179/100-109mmHg)和3级(≥180/110mmHg)。

图片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图片
1.坐位安静休息至少5min后,测量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2.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

3.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袖带,臂围小者(<24cm)应使用小袖带。

4.首诊时测量两侧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血压的上臂。

5.测量血压时,应相隔30~60s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6.老年人、糖尿病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1min和3min时测量。

7.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图片

图片
高血压患者有哪些症状?

图片
高血压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涨、耳鸣、颈痛、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等。同时,高血压还伴发多种并发症,对心、脑、肾、眼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据统计,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40%以上,大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图片

图片
怎样预防高血压?

图片
1.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5g/日。

2.合理膳食;

高血压患者饮食应低脂低盐,清淡饮食,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还可适当多吃芹菜、木耳、西红柿等降压食品,少吃动物油脂和油腻食品,少吃糖、浓茶、咖啡或刺激性食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吃饭以八分饱为宜。

3.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病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患者减轻体重。

4.不吸烟;

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戒烟。

5.限制饮酒;

大量饮酒使血压增高,不饮酒对健康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如暂时无法戒酒,应尽可能减少饮酒量。

6.坚持运动;

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

7.心理平衡;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接受积极心理干预。

图片
重视高血压管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延长寿命

图片
高血压作为“隐形杀手”,公众需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高血压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应共同协作。

供稿:张超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张凌霞

审批:崔北勇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