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口腔行动】智齿也能“变废为宝”:讲一种神奇的正畸牵引治疗方法

智齿一定要拔吗?

外科医生说:建议要拔,因为智齿容易发炎疼痛,也容易损伤前面的邻牙,而且多数情况下留着也没什么用……

而正畸医生会问你:想做正畸吗?那就等矫治计划定好之后,再说要不要拔,或许正畸留着有用呢……

其实智齿如果没出啥大毛病,想拔就拔,不想拔就不拔,可以看您心情吧。本文主要是想从正畸治疗的角度讲讲,为什么拔智齿可以“等一等”,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它是怎样“变废为宝”的。

正畸治疗中,智齿可以留着干啥?

一般情况下,成人至少拥有8颗磨牙,上下左右各2颗,分别叫做“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如果还有智齿,也叫“第三磨牙”,它位于牙列最后面,通常比前面的磨牙小一些、弱一些、咀嚼东西的能力差一些。但如果前面磨牙有的坏了掉了,可以酌情考虑让智齿替补过来

正畸治疗就是一个移动牙齿、重新排列牙齿的过程,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把智齿往前拉,这个方法就叫作“正畸牵引”。具体是否需要牵引智齿,先让正畸医生制订全盘方案,把每颗牙齿的移动路径都计划好,再看智齿要拔还是要留。所以智齿先不急拔除,等等听安排。

哪些情况下,可以考虑牵引智齿?

• 牙齿拥挤不齐、嘴凸牙凸等问题需要正畸治疗,如果同时伴有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缺失,而智齿健在,这种情况考虑向前牵引智齿。

例如下例患者(图1),凸面型,双侧第一磨牙残根,医生如果评估智齿有向前牵引的可能性,就会让拔除两个残根,第二磨牙前移替代第一磨牙,智齿前移替代第二磨牙,达到最终排齐的效果。

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缺失,患者本身坚持不接受种植牙治疗,同时愿意承担正畸牵引失败的结果和风险。

缺牙患者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活动假牙和固定假牙,也可以接受种植牙,现在有的患者听说还有“用自己智齿替补缺牙”的方法,很是心动,想着那就不用种牙了,找正畸医生把智齿往前拉就好了。其实不然。

如果本身就想做正畸,又想顺便把智齿拉过来,医生会评估可行性,制订最佳方案。如果为了拉智齿而做正畸,只是为了解决缺牙问题,那么这种情况非常不建议正畸牵引!因为正畸牵引是一种风险较高、结果并不确定的操作,患者需要理解可能面临既花了钱、又花了时间、还没得到期待效果的结果。

哪些情况下,牵引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临床中患者最关心成功率的问题,但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正畸医生都没有办法在治疗前给予肯定的答复,只能尽力尝试将其牵引到位。总体而言,有以下两点比较重要。

1. 通常上颌智齿牵引比下颌容易:

依据上下颌骨的解剖特点不同,正畸移动牙齿的成功率也不一样。上颌牙槽骨较疏松,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宽度缩窄较少,牙齿更容易近中移动,成功率较高;而下颌牙槽骨,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变窄,如牙齿缺失时间较久,牙槽骨已经变窄,牙齿近中移动相对困难,成功率降低。

2. 年龄可能影响牵引难度:

在后牙前移的过程中,如果智齿跟随其后,随着后牙间隙增加,智齿会有部分萌长。这种萌长与年龄有关,18~30岁的患者处于智齿生长期,在有足够间隙的情况下,智齿会随着移动而调整自身的萌出角度,降低牵引难度,增加成功率。

正畸牵引过程中会有哪些问题呢?

正畸牵引的方法,就是戴上钢丝矫治器,给牙齿适当施力,从而让牙齿逐渐移动到理想的位置。患者口腔内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图3)。

其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

1. 牙周问题:牙齿缺失一般伴有牙槽骨水平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后牙前移后也可能存在牙周问题。

2. 牙根倾斜问题:智齿直立后,由于受到牙槽骨宽度、上颌窦等的限制,牙齿很难完全整体移动,会有部分牙根发生倾斜。

3. 咬合问题:一般智齿用来代替第二磨牙,但智齿的形态与第二磨牙不同,前移后常与对咬牙咬合欠佳,需医生后期仔细调整咬合接触。

4. 剩余间隙问题:正畸治疗周期较长,缺牙区域的牙槽骨会持续吸收变窄,有可能牙槽骨变窄后智齿无法完全移动到缺失位置,留下少量间隙。

正畸牵引这么多问题,到底要不要做呢?

既有风险,也有收益,牵引智齿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在这里解释说明一下许多患者可能存在的顾虑。

首先,正畸治疗是按疗程收费的,同一患者整个疗程的费用不会增加,在正畸过程中尝试用智齿代替缺失磨牙,如果成功了,患者少种一颗牙,免除了拔牙和种牙的痛苦,也节省了更多费用。

其次,智齿原本一般都在正畸前建议拔除,即便牵引失败,那就拔牙,对患者而言仅是多花了时间上的尝试,并没有费用上的增加,提供多一种选择也是极好的。

最后展示一个通过正畸牵引将智齿“变废为宝”的成功案例。患者为下颌两侧第一磨牙缺失,智齿阻生,正畸治疗将后牙前移,用阻生的智齿代替了缺失的磨牙。

还需提醒大家知晓的是,牙齿矫治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治疗过程中也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后牙缺失的首选治疗方式仍是种植修复,正畸牵引只是提供了一个选择。需要正畸医师的综合评估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优选治疗方案,把握治疗边界,达到令医患双方均满意的最佳治疗效果。

 

内容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