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认为“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冬天养生最适宜补肾藏精,养精蓄锐。冬季进补可选择食补,亦可选择药补,药补首推膏方,冬季是进补膏方的最佳时期。
针灸科膏滋方传承自龙砂医学流派学术精华,科室主任陈乃宗主任、李冬杰医生、阮雅楠医生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弟子,对龙砂医学重视《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运用、结合辨体质和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的应用、基于肾命理论运用膏方养生治未病三大主要学术特色有较全面的继承。其中基于中医肾命学说,遵循天人合一养生思想调配的龙砂膏方,理论正宗,制作独到,具有养生、调体、治未病之功效,其制作工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顾植山教授认为,膏方不仅要“因人制宜”,还需讲究“因时”“因地”,即根据每年运气的不同及个人所在地的变化而调整组方结构。《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把握天时变化的重要工具。结合“五运六气”学说理论,根据患者出生、起病、开方、服膏的时间不同来“伺时”调膏,是“龙砂膏方”的精妙卓绝之处。
除膏方滋补外,立冬养生
生活中还应注意什么呢?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立冬之后要着重注意阳气的收敛与保护,进补以储存更多能量应对来年四季。北方地区的人们可以进食如羊肉、鸡肉、鹿肉、鸽肉、海参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御寒温补;南方地区的人们可以进食鸭肉、猪肉、鱼肉等食物以滋阴清补。少食寒凉,体质弱的人群更是不要食用生冷食物。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冬天的作息时间也应顺应天时的敛藏特点而调整,充足的睡眠可以最大程度的潜藏阳气,蓄养精锐。早卧也有讲究,“冬夜伸足卧,一身俱暖”,保持适宜温度,调整好心态,舒展身体,身体气血可以更好地周流。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之气,对人体至关重要,治病求本、养生求本都在于此。立冬之后,通过艾灸、泡脚等方法,可以补益脾肾。“针药不及,灸之所宜”,可选中脘、天枢、脾俞、肾俞、命门、太溪、公孙等穴,以灸火之力温通脾肾,藏精化气。泡脚时按摩涌泉穴,亦可起到温肾助阳,温肺散寒的作用。
蚌埠市中医医院第九届膏方健康养生文化节即将开幕,届时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咨询问诊。
科室简介
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是蚌埠市重点专科,是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海派中医杨氏针灸示范基地、长三角名中医针灸工作室共建科室,承担着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及科研工作。对于各类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如神经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睡眠障碍等病症都有深入研究,为患者提供优质中医药诊疗服务。
专家简介
李冬杰
中医主治医师、硕士学位
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导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珑教授;师承国家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有深入研究,临床上注重天人合一思想在治未病、常见病、疑难病上运用。擅长五运六气理论指导开展中药、膏滋方、针刺、艾灸、放血、拔罐等中医手段治疗常见病及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