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光明的舞者——记市中医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年轻人

深夜3点,她缓步走向值班室的折叠床,将手机调到最大声,定了35分钟后响起的闹钟。她还是不敢大意,对着屏幕看了又看,又闹钟时间调整为30分钟后响起。做完这些事,她在吱嘎作响的小床上,和衣而睡。
在核酸检测实验室,碎片化的睡眠成为一种常态。当每一次刚刚来临的睡意屡屡被打断,当完整的睡眠都是件奢侈的事情,疲惫得不到缓解,眼球整晚充满血丝,闭上眼睛却无法入睡,到了白天,脑子不时会有阵阵刺痛袭来——可这些对PCR实验室的人员来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傍晚六点,她刚刚结束一天的日常工作。起身,脱下白大褂,离开办公室。转身,穿起隔离衣,进入实验室——她们的抗疫工作又开始了。太阳坠入远方的天际线,余晖勾勒出舒缓的蓝紫色的幕布,纯黑慢慢融化天空所有的亮色。“砰”的一声,走廊的灯关上了,整个医院也少了些白日的喧闹,开始拥抱夜的寂静。
如果你去过凌晨三点的中医医院,你会发现,在门诊大楼西侧,二楼拐角处的核酸提取实验室,洁白的灯光仍然闪耀着。虽然无垠的黑暗包裹着一切,但它却是那个温暖而坚定的例外。一缕光撒到实验室的玻璃墙,你会看见她们坚实的脚步——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依旧快速的穿梭着,从这个实验台移动到另一个,身姿在黑夜里守着那一束灯光——影子却被光影映照的如此伟岸。
她们是光明的舞者。
白天,你可能注意不到这些人,因为那时她们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做科研、搞教学、忙化验、备血液。可在疫情需要的时刻,她们主动报名组建核酸检验小组。培训,考试,实践,驰援。再多的苦,再难的活,她们都坚持了下来。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她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驰援,武汉、天津、安庆、铜陵,多少回于夤夜时分检验核酸,鲜花与掌声,属于一线的救援者,也属于默默在背后付出的检验人。
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全社会对于核酸检测的需求变得迫切,核酸报告成为了比身份证更重要的“通行证”。蚌埠市中医医院PCR实验室,这个为了抗击疫情而新组建的队伍,绝大部分是女性,平均年龄也不到30岁。这些姑娘面对日益增多的核酸样本,她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素情怀,“保证完成任务!”留下一句有力的话语,这些女将们立刻投入到了密集的核酸提取实验中。
左金华,检验中心副主任,医技二支部党员,曾获蚌埠市五一巾帼标兵、卫健系统优秀党员等荣誉。面对突如其来的天津疫情,她主动报名支援。2022年春节前后,随着返乡人员数量加大,核酸检测标本量剧增,她三天三夜奋战在实验室,从未叫苦叫累。最严重的一次,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紧急输液治疗之后,不到半小时又迅速回到了紧张忙碌的核酸采样提取工作中。
许程,检验中心主任,中共党员,医技第二党支部书记。曾率队驰援安庆疫情,她经验丰富、技术扎实,高效精准地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为了不耽误病理科日常工作,她日夜奋战,一次做病理切片时,因为连续作战的疲惫,她竟不小心将自己大拇指上的一块肉生生切下,顿时血流如注,她没哼一声,简单包扎一下就继续工作了起来。
赵越,PCR实验室负责人,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实验室的检验人,一直在核酸检测的第一线,并完成全院核酸采样培训工作。90后的她,年纪轻轻就扛起了重担,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3年时间,她很少回家,吃住都在实验室,本是青春年少,却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医院实际工作和为群众服务的健康事业上。
在这里还有身怀六甲的她,远离家乡的她……面对疫情肆虐,作为普普通通的年轻人,虽然离病毒如此之近,但她们毫不胆怯,心甘情愿,无畏战斗,练就火眼金睛,手持利剑,刺破黑暗,冲向光明。
你看,蚌埠市中医医院实验室的灯仍然彻夜亮着……
其实,疫情期间市中医医院各个岗位上辛勤奉献的医护人员背后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有一扇为他们彻夜守候的窗,他们之所以在抗疫战场上全力以赴、用心坚守,恰恰是因为想守护每个家庭的温暖幸福。
我们相约,当生活不再笼罩着疫情的雾霾,一起分享——
万千杨柳,春暖花开。
供稿:吴   昊
编辑:沈月月
校检:郑   磊
监制:张凌霞
监审:杨勇飞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