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说脏腑】滋肾化痰法,治疗老年性脑血管痴呆疗效显著

发病机理
       脑血管痴呆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中医学“呆病”、“健忘”、“癫病”的范畴,临床上认为多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及饮食不节等病因,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则可见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神情淡漠,终日不语,哭笑无常,分辨不清昼夜,外出不知归途,不欲食,不知饥,二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
       脑为元神之府, 神机、记忆皆出于脑。因此其病位在脑,但与五脏均有关联,其证候特征以气血、肾精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之实邪为标,临床以虚实夹杂多见。其治法主要有虚则补之,以补益气血和补益肾精为主;实则泻之,以豁痰化瘀为主,适当配伍开窍通络之法。至于虚实夹杂证,当分清主次,或先祛邪,后扶正;或标本同治,虚实兼顾。
      老年性脑血管痴呆的病程多较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部分精神症状可有改善,但不易根治。治不及时及治不得法的重症患者,则预后较差。中医药治疗具有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特点,全面整体调节全身脏腑气血阴阳功能,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心理治疗、中医康复治疗、中医食疗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且还能减轻西药需要使用的剂量,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临床案例
       患者高某,男,78岁,2021年4月10日初诊。一年前患者出现头目眩晕、行走不稳、口角流涎、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西医诊断为脑梗死、冠心病、血管性痴呆。刻下:眩晕,头目昏胀,行走不稳,无耳鸣,言语不利,口涎较多,夜间好喃喃自语且时有肢体动悸,难以入眠,记忆力减退逐渐加重,严重时出现外出不知归途,多次发生走失。饮食正常,大便干结,小便次频,舌质红,苔薄少,苔水滑欲滴,脉来弦滑。中医诊断为中风病、痴呆病、肾阴亏损、兼夹痰瘀阻络证。
治疗处方
       治疗上以滋养肾阴、填精益髓、化痰通络为用。处方:龟板20g,炒白芍20g,天冬20g,玄参20g,当归15g,茵陈20g,石菖蒲10g,制远志10g,鹿角霜30g,天麻15g,丹参15g,煨葛根25g,姜半夏10g,桃仁15g,甘草5g。共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头晕、大便干结症状缓解,其他病证见减轻,继按首方随证加减,服药至2021年5月15日为第六诊,共服药35剂,眩晕等症状均缓解,夜间睡眠好转,记忆力基本恢复,未再发生走失等情况,日常生活可完全自理。
名医评析
       高加齐主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人年老肾亏则脑髓渐失肾精充养,久则神智失用,发为痴呆;“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浊为人体水液运化失常的产物,其性善凝聚、黏滞,易迷惑心窍、扰乱神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正气日渐亏虚,脾肾不足,气化功能偏衰,津液运行迟缓,易津聚为痰,从而阻碍脑络气机,蒙蔽清窍;老年人正气内虚,气虚无力载血运行,易致瘀血内生,瘀血阻滞脑络,使气血精微不能充盈脑窍,神明失养。因此根据此患者为老年发病, 有肾精亏虚, 无以充养脑脉, 脾胃不健, 痰浊内生, 蒙蔽清窍的临床表现。
肾虚痰瘀是“ 痴呆”发生的关键 , 故而以滋肾化痰法治疗该病。
       图为患者及其家属为表示对高加齐主任医师的感谢,2021年5月29日上午,特地到名医堂治未病科门诊,赠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锦旗。
高加齐  治未病科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 
专业特长∶
       擅长失眠症、脾胃病、老年性疾病、肿瘤术后康复、美容及男女性功能保健。
进修学习∶
       江苏省中医院
       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首届中医名师传承班学员,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亲传弟子
学会任职∶
       安徽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安徽省省级健康教育巡讲专家
       安徽省体医结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安徽省中医药治未病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中医脾胃病委员会委员
       坐诊时间∶周三、周四、周六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