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露结为霜寒意盛,敛阳养阴精气藏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意味着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霜,气温持续下降。此时自然界的“阳气”由收转向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使阳气内收、精气敛藏。因此,霜降养生核心原则是:滋阴润燥、健脾益肺、补肾敛阳,为冬天的潜藏做好准备。

饮食养生

温润并济,培土生金

霜降时节,属金应肺,秋燥明显,阳气渐敛,阴寒渐长,民间素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此时的“补”是平补,并非大补特补,以保暖润燥、健脾养胃为主,同时调补肝肾。首选温润食材如梨(蒸食更佳,减少寒性)、百合、银耳、山药,从而滋阴润燥,可缓解皮肤干燥、咽喉不适;适当温补驱寒,搭配栗子、核桃、牛肉等甘温补肾之物,避免生冷食物,防止损伤脾胃阳气。

起居养生

避寒就温,早卧早起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舒展。寒气渐盛,昼夜温差大,需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寒从脚起”,下肢的保暖至关重要,应及时穿上袜子,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护好颈部、腹部、背部,防止湿邪、寒邪入侵,颈和背部是人体阳经(督脉、膀胱经)循行的地方,此处受寒会损耗阳气,导致抵抗力下降。腹部受凉,最易损伤脾阳,导致运化功能失常,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问题。对女性而言,还易引发痛经。

运动养生

敛阳缓动,导引纳气

霜降时节,肺金主事,可适当的锻炼调养肺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应循序渐进,适宜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但避免大汗淋漓,“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损阳气和阴津。以运动后身体微微发热、稍有汗出为度,方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情志养生

宁神定志,预防秋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霜降时节,草木枯黄,落叶落果,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避免过度思虑,保持心态平和,及时关注并调整情绪,可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欣赏秋景、听音乐、阅读等,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艾灸养生

以灸补阳,扶正驱邪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此时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可以选择艾灸调节人体气血,达到固表益气、温补元阳的效果。

关元穴

定位: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人体前正中线上。

说明:关元穴素有“元气之海”之称,是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之所,是储存与激发元气的关键部位。艾灸关元能温补肾阳、培元固本,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肺俞穴

定位: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说明:艾灸此穴有提升肺阳、肺卫气的作用,“肺主皮毛”,肺气上升,护卫能力提高,可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肾俞穴

定位: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说明:肾俞穴作为肾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艾灸此穴能有效温补肾阳、强腰壮骨、调节水液代谢,促进下焦气血运行,进一步巩固“先天之本”。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周2-3次,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度。

露结为霜寒意盛

敛阳养阴精气藏

霜降已至,冬之序曲悄然响起。市中医医院愿您顺应天时,以平和之心敛藏精气,以温润之食滋养身心,借艾灸之力固护阳气。在这由秋入冬的转折之际,悉心养护,为身体积蓄足够的能量,方能从容迎接寒冬的到来。愿您在这渐寒的时节里,身心安宁,静待冬日。

供稿:刘军序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张凌霞

审批:崔北勇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