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秋分时节,昼夜平分,自然界的阴阳之气达到平衡,养生也要顺应这种平衡,注重调和体内阴阳。使人体的阴阳保持平衡状态。此时,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
分
立秋后,早晚天气稍感凉爽,燥气从此开始逐渐盛行,容易化作燥邪伤及人体。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入秋后饮食应润燥养阴慎进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饮食宜“润燥、补肺、养阴、多酸”,应尽量少吃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物为主。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应季果蔬。可多食用梨、百合、银耳、蜂蜜等具有润肺生津、清热润燥功效的食物。
分
秋分后天气凉爽,是开展户外运动的好时节。运动项目选择较为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太极拳动作舒缓、柔和,能调节呼吸,使身心达到高度和谐,促进气血运行,八段锦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和呼吸配合,能舒展筋骨,调节脏腑功能,瑜伽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训练,可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这些运动特别适合秋分时节,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因过于激烈而损耗阳气。秋分时节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遵循适度原则。每次运动时间可控制在30-60分钟左右。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免伤津耗气。运动强度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来调整,以运动后感觉微微出汗、身体轻松舒适为宜。建议选择在天气较为凉爽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运动。早晨空气清新,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机能也处于较好的状态,此时运动可以振奋精神,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傍晚时分,气温相对较低,人体的运动能力也有所提高,适当运动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一天的疲劳。但要注意,秋分过后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避免因寒冷导致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运动后也要及时增减衣物,防止着凉感冒。身体虚弱之人虽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但适度的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还能调节心情,缓解秋季的抑郁情绪。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出汗过多导致阳气外泄,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以防感冒。
分
秋季万物凋零,易引发人的悲秋情绪。体虚之人更应注重情志调养,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可通过阅读、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或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以缓解压力,提升生活幸福感。
“秋分不养,一年白忙”,让我们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学博士后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编委会常务委员
全国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
全国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军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库成员
《淮海医药》编委
供稿:李咏梅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张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