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VTE)作为住院患者常见且潜在风险较高的问题,不仅可能引起下肢肿痛,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在“世界患者安全日”之际,市中医医院护理安全小组聚焦深静脉血栓,针对院内术后、老年及长期卧床等重点人群,组织开展了一场深静脉血栓横断面调查,并结合主题为大家带来详实的数据解读与实用防控建议。
调查覆盖多个高风险科室,结果反映出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虽然无一例确诊血栓患者,但骨科大手术、腹部手术患者,以及卧床时间超过72小时的患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排名前三位的风险因素分别是“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手术创伤”“合并恶性肿瘤或糖尿病”,超过60%的患者至少存在1项高危因素。
尽管多数高危患者已采取基础预防措施,但物理预防(如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规范使用率较低,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未按医嘱完成预防用药。
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及家属,都能从“早识别、早预防”中降低VTE风险:
1.对入院患者开展VTE风险评估,重点关注手术、老年、肥胖、有血栓病史的人群,建立动态监测表单。
2.落实“物理+药物”联合预防:对无法下床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踝泵运动(勾脚-伸脚),规范使用加压装置;对符合用药指征的患者,及时开具低分子肝素等预防药物,并监测用药效果。
3.加强患者教育,告知VTE的早期症状(如下肢突然肿胀、皮肤温度升高、不明原因胸痛气短),提醒患者出现异常及时告知。
术后/卧床期间别“躺平”:在医护指导下,尽早翻身、活动脚踝,能下床时尽量每天走动,避免久坐久卧(如卧床时每1-2小时活动一次下肢)。
配合预防措施:不要随意停用医生开具的预防药物,也不要拒绝使用加压袜、充气装置等物理预防工具,这些措施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关注身体信号:如果发现下肢肿胀、疼痛,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医护人员,避免延误处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患者、家属三方共同协作。
市中医医院将继续夯实护理安全基础,营造更安全的医疗环境,让每一位患者安心治疗、早日康复!
供稿:王红梅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张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