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皖藏情,医路格桑花 | 跨越4500米海拔的守护

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翁果村,9月高原上的风已有凉意。来自蚌埠市中医医院的援藏医生杨泽敏和援藏医疗团队一早从山南市人民医院出发,经过数小时颠簸,抵达这个偏远的藏族村落。村民们早已排起长队,期待这些从安徽来的“门巴”(藏语:医生)为他们解除病痛。

这一幕,正是安徽医疗援藏十年来的一个缩影。十载春秋,一批批安徽援藏医生前赴后继,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洒播在雪域高原。

4500米高原上的暖心坚守
翁果村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平均海拔超4500米,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偏远的地理位置导致这里医疗资源稀缺。

“我们这里看病太难了,路远不说,也不懂该怎么看病。”一位等候义诊的老阿妈说道。当她得知安徽援藏医生要来义诊,天没亮就出发,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赶到现场。

不顾长途跋涉和高原反应带来的疲惫,杨泽敏迅速搭建起临时诊疗点。他耐心询问每一位村民的身体状况和病史,运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他们进行细致检查、判断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村民,详细记录信息,以便后续跟踪治疗。

从淮河到雅鲁藏布江的技术传承
作为安徽省第十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杨泽敏自8月进藏以来,就迅速投入到山南市人民医院外一科的日常工作中。山南市地处高原,泌尿系统疾病高发,但当地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许多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

杨泽敏到来后,积极开展技术带教,提升当地的泌尿外科诊疗水平。在泌尿系结石治疗领域,他引入末端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方面,极大提升了结石清除效率,降低感染性休克及肾包膜血肿发生率。面对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疾患,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手术彻底,基本避免复发,术后恢复快,有效解决患者排尿困难问题。

这两项技术的应用,填补了当地医院的技术空白,提高了山南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疗水平。

“一次诊疗”延伸为“长久守护”
在诊疗过程中,杨泽敏发现村民对健康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疾病预防和护理意识。针对这一情况,他专门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成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讲座结束后,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咨询自身健康问题,杨泽敏都耐心解答,主动留下个人联系方式,提供线上咨询、随访指导服务,让“一次义诊”延伸为“长久守护”。

“让村民树立健康意识,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这是最根本的!”杨泽敏通过当地驻村工作人员翻译为藏语,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

这种深入基层的医疗服务已成为杨泽敏的日常工作常态。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期间,他还积极参与安徽省第十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与山南市人民医院在神力广场联合开展的大型义诊活动。

从城市广场到偏远村落,杨泽敏始终奔走在医疗一线,与援藏专家和当地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为高血压、关节炎等高原常见病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免费发放急需药品。

皖藏情深的医者仁心
安徽医疗援藏工作开展十年来,一批批医疗专家告别家乡和亲人,来到雪域高原,克服高原反应、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为藏族同胞带去健康和希望。十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安徽医疗援藏不仅为山南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从淮河之滨到雅鲁藏布江,安徽援藏医生们用仁心仁术续写着皖藏两地的深厚情谊,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绽放在雪域高原,绚丽而坚韧。

供稿:党群工作部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张凌霞

审批:崔北勇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