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寒气易侵,可艾灸关元、命门二穴,前后呼应以温煦下焦,固护元气。对于多发的肩颈不适,则可采取风池透风府、肩髃透极泉等透刺手法,强力驱散寒邪,温通经络。
为防秋燥伤肺,宜针刺太溪穴以滋肾阴,配以尺泽穴清肺润喉,再佐以三阴交健脾生津,三穴合用,共奏金水相生、润燥生津之效。
秋悲易扰心神,取心经原穴神门以宁心安神,配合印堂清利头目,或辅以耳穴“心”“神门”点压,可有效平衡情志。
依子午流注理论,于辰时灸足三里培土生金,卯时针列缺通调任脉。更可以神阙穴为中心行脐灸,填入温阳药材,培补先天之本,温通全身经脉。
综合调理
寒露之“收”,是为冬藏之基;经络之“通”,乃为正气之径。中医节气养生之道,蕴藏着天人相应的深邃智慧。愿这份市中医医院寒露针语,能助您调和阴阳,安稳入冬。
供稿:黄斌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张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