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今日惊蛰!春雷化雨万物新,惊蛰养生正当时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代表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标志着万物复苏,草木萌发,气温回暖。

春雷一响,万物生长。惊蛰,不光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的昆虫,更“惊醒”了蛰伏人体内一冬的阳气,此时人体的阳气由冬天蛰伏于肾水之中封藏的状态变为肝木之阳气升发的状态,春与肝相对应,肝属木,所以养生要注重顺应肝木升发之性,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情志调摄

肝主疏泄、调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养肝的关键是保持心情舒畅,注重情志调达。力防急躁易怒、低落悲伤等负面情绪,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比如利用闲余时间听音乐、画画、下棋、写书法、外出踏青等,这些都是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好方法。

运动锻炼

“动则生阳”,春季阳气始动,气温逐渐回暖,如散步、慢跑、快走、八段锦、金刚功等,可以鼓舞人体阳气升发,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舒缓压力。同时,适当运动对于促进睡眠和情志调节也有帮助。但切记,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出汗。

饮食调养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酸入肝,过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旺,影响脾胃功能。甜味的食物入脾,适当吃大枣、山药等养脾的食物,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补益人体脾胃之气。同时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比如鸡肉、鸡蛋、春笋、菠菜、芹菜、牛奶等,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最好不吃。以“春夏养阳”为原则,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等。

睡眠起居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春季万物复苏,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顺应天时,舒畅身心。惊蛰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但是余寒未尽,气温波动较大,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因此春捂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惊蛰时不可急于换上春装,衣服递减要适度,不能一下子脱掉过多衣物,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变化逐渐减少。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液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这是引起“春困”的原因。疲倦时可多伸懒腰,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活动,减轻困意;也可以搓揉位于耳后凹陷处的翳风穴,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宜吃梨

惊蛰乍暖还寒,时而也较干燥,人常有口干舌燥之感。我国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而脾胃虚寒及血糖偏高之人,则要少吃生梨。

养生

技巧

养生

技巧

常梳头助气血畅通

常言道:“春梳头,一年通。”春天梳头,有助于疏泄肝气,还可以缓解春困。梳头时可以刺激到头部多个穴位,如百会、四神聪、太阳、玉枕等,能起到开窍宁神、升清降浊的作用。最佳的梳头时间是晨起后,睡前其次。

常按摩益身心

疏肝搓两肋:肝气郁结时候,可将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养脾揉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侧向下4横指处。按揉时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压,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做1分钟,可健脾和胃。

养生

技巧

供  稿:刘军序

编  辑:  杨莹

初  审:  仲晓敏

审  核:王伟

审  批:崔北勇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