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醒脑手法解决中风后遗症三大“顽疾”

01

中风后遗症“顽疾”之一——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大多在中风后1~3个月内发生。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 手肿及被动活动疼痛加剧,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 如不给予及时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造成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降低生存质量的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肩手综合征的防治研究意义重大。根据临床进展过程,肩手综合征分急性期、营养障碍期、萎缩期3个阶段,萎缩期形成挛缩畸形,患手功能永久丧失,因此本病应早期治疗。我科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卢主任首创的镇静醒脑手法可使大脑接受外周传入的信息和向外周传出的冲动增多,能增强整个大脑皮质的功能,能促进大脑皮层的功能重组和代偿,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从而有效治疗肩手综合征。同时,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肢疼痛肿胀明显,适当的推拿手法对患者进行患肢主动和被动的功能训练,可使患肢肌肉收缩,减轻水肿,还可减轻关节的粘连、肌肉萎缩及帮助静脉回缩;营养障碍及痉挛期患肢常见肩胛骨回缩、上肢屈曲性痉挛等,推拿改善了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上肢的功能, 缓解了手腕关节的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畸形。

图片

 

02

中风后遗症“顽疾”之二——足内翻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发生足内翻是因患侧下肢内侧肌肉发生痉挛,肌张力增高,而患肢外侧肌张力降低,发生迟缓。从解剖学上来看,张力增高和易产生痉挛的肌群多在小腿的内后侧及足底部,如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指屈肌、比目鱼肌等。而与之相对抗的肌群主要是胫骨前肌。足内翻的主要特征是跖屈肌群张力增高而足背屈肌群张力相对低,这样造成患肢内外侧肌张肌力不对称,故足不能平放而内翻,再加上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关节制动、韧带得不到牵拉自动缩短 失去弹性等原因,使卒中患者肌肉韧带平衡失调而产生足内翻。“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及“治痿独取阳明”为临床治疗足内翻的理论依据。推拿治疗正是通过扶缓抑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防治足内翻、下垂的目的。中风后尽早介入适当的推拿手法具有振奋阳经经脉气血,活穴荣筋的功效,从而达缓解与足内翻相关的肌腱、韧带、肌肉拮抗失衡状态,以纠正足内翻。

图片

 

03

中风后遗症“顽疾”之三——硬瘫

肌张力增高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肢体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肌张力在脑血管意外休克期时处于减弱或消失状态,随着休克期的逐渐消失通常在发病后期,逐步呈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它标志着脑血管意外后的脊髓休克期已经过去,但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脊髓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及运动功能的控制尚未恢复,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肉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在上肢表现为屈肌群、旋前肌肌张力增高, 呈屈曲模式,其中前臂屈曲、内收。镇静醒脑手法能有加速清除自由基和脑细胞功能修复的作用,并能有效地建立侧支循环,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改善脑微循环,改善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多方面临床研究表明,常规针刺在肌痉挛状态下, 不但达不到缓解肌张力的目的,多会加重其痉挛状态。而且,由于偏瘫肢体肌张力过高,在常规针刺下多会弯针,甚至断针,往往达不到治疗效果。配合推拿后,可以松解肌肉痉挛,直接作用于痉挛的肌肉,抑制异常兴奋的传道,降低肌肉牵张反射,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针对中风病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意义重大。

图片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