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我】细微之处见真情——记市中医医院援沪医疗队员张成

蚌埠市中医医院援沪医疗队中有15名护理人员,他们平均年龄25岁,虽年纪轻轻,却斗志昂扬、英勇无畏,以超乎寻常的沉着、顽强与担当,为助力上海战“疫”,贡献坚实青春力量。

张成是这支护理队伍中仅有的一名“男护”,他勇于承担,认真负责,在一次核酸采集工作中,他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表现,让上海当地的一位老爷爷对他赞许有加,这位老爷爷还特地将张成的工作瞬间创作成画,以表谢意。
“细微之处见真情”

“看不清你的脸,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援沪这段时间,萦绕耳畔最多的话语就是“谢谢!”与“辛苦了!”。面带慈祥笑容的奶奶,问我们来自哪里健谈的大叔,因为害怕紧闭双眼却依然张开嘴巴的小朋友,每个人都在说“谢谢!”。一位由我采样的老爷爷,为了表达感谢之意,为我画了幅画,看着画中题字“细微之处见真情”,我感动不已。当地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也都全程辅助我们的工作,总对我们说“辛苦了!”,可是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声“你们也辛苦了!”。

3月31日,我作为蚌埠市中医医院援沪医疗队员来到上海,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本应充满生机活力的上海,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变得空无一人,全国各地的援护医疗队如同点点“星光”齐聚上海,汇成守护上海的璀璨“星河”,撕裂黑夜,迎接黎明。

核酸采集工作有序且忙碌,医疗队员都在自己的星座里发光。为方便市民,大家穿着防护服与雨衣,在大风大雨中“笨拙”地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采集核酸。听说需要支援,熊慧慧等6位医疗队员立刻放下刚端起的饭碗,马不停蹄地赶往新的采集点继续工作。突发肠胃不适,却在短暂休息后带着歉意说着“给拖大家后腿了”就立刻回到战斗岗位的冯雪婷。蹲在温度骤降的上海街头等待前往下一个转运点的车辆,披着一件单薄的黄色雨衣勉强取暖的王晓影。作为蚌埠市中医医院援沪队伍中的唯一男生,完成本职工作后,我会主动协助同伴们搬运行李、运输物资。任务量重的采集点或有单人任务,我就主动请缨,尽可能多承担一些工作。一次紧急任务,我拎起物资就与同伴们伴着凌晨4点的夜色出发,第二天凌晨3点戴月而归。虽然辛苦忙碌,大家总是互相打气,约定着等到援沪任务结束,一起回家,吃小吃、涮火锅,见最想见的人!

驰援上海,我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和温暖的事情,也许都是很小很小的事,都是默默无闻的人,但是这些事、这些人都像是点点星光,大家汇聚起来就是一条璀璨的星河,去撕裂疫情的黑夜、迎接上海的黎明。

上海加油!

供稿:张   成

编辑:杨 莹
校检:仲晓敏 郑磊
监制:张凌霞
监审:杨勇飞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