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科驿站】精准诊断拨云见日,中医针刺巧治顽疾

陈老太近一月来被胸闷痛、胸肋部拘紧不适所困扰,辗转多家省市级医院治疗,接受了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心肌酶谱等各项检查,却始终未能查明病因。在多方求医无果的情况下,陈老太抱着最后希望来到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寻求中医治疗。

抽丝剥茧寻病根

风湿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陈永莉接诊后,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和敏锐洞察力,通过细致查体并结合其既往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最终诊断其为“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胸痛症状与心血管疾病高度相似,但触诊时胸椎局部压痛明显,且影像显示小关节对位不良,这是鉴别诊断的关键。”陈永莉解释道。这一诊断拨云见日,为陈老太的病情找到了真正“元凶”。

岐黄之术显真章

明确诊断后,陈永莉团队为陈老太辩证取穴进行针刺,结合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拔罐、走罐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经过半个疗程的精心治疗,困扰陈老太多时的胸闷痛、胸肋部拘紧不适等症状明显缓解,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真没想到几根银针就解决了大问题!”陈老太对疗效赞不绝口。

在现代医学中,精准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陈老太的成功诊治,展现了风湿病科在疑难病症诊治方面的专业实力,更彰显了传统中医诊疗技术的独特优势。未来,风湿病科团队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努力做有温度的医者、有品质的医疗,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为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错位等,是指胸椎小关节在外力、劳损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导致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神经压迫等临床表现。

• 胸痛:胸椎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 胸闷: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不顺畅的症状。

• 活动受限:胸椎活动范围减小,弯腰、扭转等活动受限。

•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肋间神经痛、肌肉紧张等。

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混淆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有相似之处,容易导致误诊。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 症状特点: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多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常伴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而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胸痛多为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 检查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检查中可发现相应的心脏结构或血管异常。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在这些检查中通常无明显异常,但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胸椎小关节的结构改变。

如何精准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

• 体格检查:判断胸椎部位是否存在压痛点,以及是否出现胸椎活动受限、活动异常的现象。

•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检查、CT、核磁共振等观察是否有结构改变。

• 临床症状:在深呼吸过程中,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椎疼痛等症状。

• 排除法: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排除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可能的病因。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方法

•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手法治疗等。热敷可增强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手法治疗如背对背复位法、侧卧位扳腰法等,可恢复胸椎小关节的正常结构。

• 针灸治疗:针刺夹脊穴,同时配合推拿手法,可起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作用。

• 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疼痛管理。

• 康复训练: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平板支撑、桥式运动等,以增强背部、腹部及骨盆周围肌肉的力量与耐力。

预防措施

• 避免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弯腰驼背、过劳。

• 保持良好姿势:保持良好的坐姿、睡姿,改正不良姿势。

• 加强锻炼: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供稿:宋孝悌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王伟

审批:崔北勇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