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明日立春!立春养生开好头,全年无恙乐悠悠

立春,俗称”打春”,是24节气之首。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切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医角度来看,春天到来,阳气初发,万物始生。此时夜温差较大,白昼逐渐拉长,降水开始增多。立春过后,应当以顺应时节、调理作息、饮食温补、适度锻炼、精神调养、疏通经络等为主。

顺应时节阳气疏泄、腠理开泻
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相互交融。春天阳气疏泄、腠理开泻,毛孔打开容易受邪。《老老恒言》曰:“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主张在春冻未消解的时候,要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俗语说“寒从脚底生”,作为远心端,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往往比上半身差,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因此养生应注意裤子穿厚点,捂热下半身,鞋子穿厚点,让自己“脚暖一身暖”。同时头颈部已经习惯了冬日帽子、围巾的温暖,乍暖还寒时别急着过早摘下,以免引发头痛、颈椎病等问题,上半身的衣服则可顺时略减一些。
调理作息春三月,此谓发陈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要求人们要“夜卧早起”。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相对冬天来说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夜卧早起,可以晚一些儿睡觉,早一点儿起床,从中医的子午流注讲,晚上9~11点为亥时,叫人定,阳气就要潜藏,所以一般9点睡眠。稍晚睡就是10点左右睡眠,超过11点睡就伤胆气。
调养饮食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立春之后人体阳气渐渐生发,饮食调养以疏肝、养肝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行理论中,春季与肝相应,春气生发容易出现肝气过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气,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酸入肝,甘入脾,立春时节,饮食上需要适当减少吃酸味的食物。中医认为酸味食物具有收敛之性,多吃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都不宜多吃。另外还要多吃些甘甜的食物,一来甘味气性柔和,可使肝气柔和地生发,二来甘味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可延年益寿。糯米、黑米、黍米、燕麦、红枣,蔬菜中的南瓜、胡萝卜、莴笋、白菜等皆为甘味,都是适宜的春季美食。
适度锻炼舒展形体,畅通血脉
立春时节,万物有待生发,但春寒料峭,运动上不宜剧烈运动,适合做八段锦、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可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关窍是放松,记住一个词“闲庭信步”,就是要心情愉悦、步履轻松的走。做到这两点就会达到最佳状态,身体越走越轻松,身心像舒展的柳条,入沐春风。
调养精神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属木,与肝相应,中医认为肝主升发,调畅情志,春季与肝脏相应。天地阳气升发。此时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随之上升。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应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黄帝内经》有云:“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疏通经络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
 春天的特性是舒发、伸展,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借助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的运行。春季调理宜抓住“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原则,可取穴大椎、气海、太冲、曲池、太冲进行针灸或者艾灸。另外对肝、胆经刮痧可以疏肝利胆,调畅气机的功效。
立春时节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我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的节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科学养生以便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供稿:李咏梅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王伟

审批:崔北勇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