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医学对风湿病的诊治历史十分悠久,一般将风湿病称为痹证或痹病。中医对于风湿病的定义相对西医更加广泛,不仅包含前面所提到的风湿免疫性疾病,还包括感受风寒湿等刺激引发的各种躯干或肢体疼痛的症状。中医认为痹证发病多由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又存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弱等正气不足的内因,两者共同作用而发病。在《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就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类和理论阐述,后世历代医家以此为基础,又不断完善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制定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1.发热:可以是不同程度的发热(低热、中度热以及高热),排除感染、肿瘤等可能后,常规治疗无效。
2.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尤其是夜间和晨起时的显著僵硬。颈肩、腰背或者足跟慢性疼痛,或出现肌肉持续疼痛、无力,甚至影响行走活动。
3.皮肤黏膜症状:面部蝶形红斑、披肩征、眶周疹等表现;口腔、外阴黏膜溃疡;手指末端皮肤在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再变青紫潮红,还可能伴有指端疼痛、麻木的雷诺现象。
4.持续存在的眼干口干,眼泪及唾液减少,甚至没有眼泪和唾液的现象。有些患者还可能有严重龋齿。
二是戒除烟酒,饮食有节,顾护脾胃。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宜进餐有规律,营养搭配合理,勿太过油腻、寒凉、辛辣刺激,忌吸烟饮酒。
三是调节情绪,保养精神。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可以致病,因此平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强烈的情绪刺激,避免过度思虑等不良行为习惯。
四是居处适宜,锻练合理。居处之所宜温暖干燥,空气流通。适当锻炼有助于减轻关节炎症、改善关节功能,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力,可以尝试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
供稿:陈永莉
编辑: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