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节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后,树木要积攒能量,为来年开春做准备。为顺应自然规律,从霜降开始到冬天,树木要浇水养护,称为“冬灌”。枝叶陆续凋零后,根部吸收的营养不用再应对枝叶消耗,更多营养也就留存下来,以备开春由枯返荣。
中医所说“秋收冬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消耗,一是增加补给。秋天树叶凋落就是减少消耗,“冬灌”就是增加补给,而“膏方”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所服用的中药膏剂,又称“膏滋”。口服膏剂是由资深中医药专业人员,根据服用者体质状况,遵循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想,选择单味或多味药合理组方,经过严格特定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以达到人体增加补给功效。
怎么补?中医提示:“秋冬养阴”。
中医的阴就是身体的物质基础。人活着就是物质基础转化为功能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就像燃烧的蜡烛,蜡烛就是阴,火苗就是阳。春夏时,火苗旺盛燃烧,消耗了蜡烛,为了保证健康活着,就要及时补充蜡烛体量,这就是“秋冬养阴”。
从长远上讲,保证的是寿命不因为春夏的消耗影响;从近期上讲,是为了来年开春,能量满满地进入春生夏长的荣茂状态。
从浅到深,
中医补阴分层次
中医补阴的药物和食物很多,根据归经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所谓“归经”,就是不同的药物擅长调理五脏六腑中某一脏腑,或者某一条经络的问题。中医的脏腑不是定位的某个实质性器官,而是一系列功能的统称。
膏方里很多药物是兼入肺胃经的,比如百合、葛根、玉竹等,针对的是干燥季节口干舌燥,喝水也不解渴等问题,包括糖尿病人的消渴等。若遇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的疾病,应先予疏风散寒,调和脾胃,饮食得当,避免暴饮暴食而大伤脾胃,如有伤食中寒,应以散寒消滞、和中化湿之膏方来调整。
补益肾阴的膏方有黄精、阿胶、石斛、桑葚、枸杞等药材。从保养角度来说,补肾阴的膏方力度更大;从治疗角度来说,如果身患慢性消耗类疾病,比如糖尿病、甲亢,甚至是肿瘤,更需要补阴膏方。因为,这类疾病到后期都会伤及中医的阴,而且伤的恰恰是肾阴。
编辑: 杨莹
初审:仲晓敏
审核: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