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口腔行动】全瓷冠用什么材料更不容易掉?

全瓷冠已在口腔临床广泛使用,是牙齿缺损或美学修复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氧化锆是最常见的修复材料。在制作氧化锆全瓷冠时,可以由单层瓷材料构成,也可以由基底冠+饰面瓷的双层瓷材料构成。通常后者对于色泽和美观的恢复效果更佳,因此受到许多的医师推荐和患者青睐。

双层材料结合也许会伴随不稳定性问题。虽然,得益于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然而,最近的一篇大样本量系统评价验证了如下结论:全瓷冠修复时,单层氧化锆(MZ)修复的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瓷贴面氧化锆(PVZ),尤其是在崩瓷方面的并发症。想知道如何减少崩瓷的发生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双层全瓷冠的留存率低于单层冠

来自瑞典的回顾性系统评价纳入了74篇文献,报道了6370个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4264个采用PVZ、2106个采用MZ,8200颗基牙,3549例患者),均不涉及可摘局部义齿或种植牙,随访时间长至152个月。

结果显示,共有216个修复失败,其中PVZ 117个(4.2%)、MZ 39个(1.9%)。随访5年时,PVZ的修复体留存率为88.7%,显著低于MZ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文中“失败”定义为修复体脱落或更换;“留存”定义为无论是否发生不良事件,修复体仍在口内使用中。

修复失败的平均时间,PVZ为(38.6±24.0)个月,MZ为(40.3±27.4)个月,并无显著差异。

02

双层全瓷冠更容易崩瓷

该研究结果也显示,PVZ的崩瓷发生率显著高于MZ,这可能是由于饰面瓷与基底冠之间热膨胀不匹配,残余应力发展所致。轻微崩瓷的发生率分别为7.5%(298/3993)和0.3%(7/2106),严重崩瓷的发生率分别为2.6%(102/3993)和0.1%(2/2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2)。“轻微崩瓷”定义为椅旁治疗(如打磨抛光)即可修复;“严重崩瓷”定义为需将修复体送往验室进行修补或更换新的修复体。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操作中使用不同粘接剂时,崩瓷发生率竟有显著差异!那么,使用哪种粘接剂能够减少崩瓷的发生呢?
研究中分析了三种粘接剂: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树脂水门汀、树脂改良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C)。对于PVZ修复体,使用玻璃离子粘接的崩瓷发生率最低,轻微或严重崩瓷分别为3.0%和1.3%;使用RMGIC的崩瓷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9.5%和8.0%;而粘接树脂分别为6.9%和2.3%。
对于MZ修复体,使用玻璃离子粘接无崩瓷发生,使用粘接树脂的崩瓷发生率较低(0.2%),而使用RMGIC后有1.7%发生轻微崩瓷。
可见,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这两种修复体均有利于减少崩瓷的发生。不建议使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剂。

03

双层冠的基牙易发生牙髓活力丧失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与MZ相比,PVZ冠修复后基牙的牙髓活力丧失发生率显著更高,分别为0.3%(6/2106)和1.4%(59/3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这可能是因为PVZ双层瓷结构的修复体更厚,也就意味着需要磨除更多牙体组织,牙髓在备牙过程中受热损伤的风险也就更高。建议建保留2 mm的牙本质厚度,通常能为牙髓提供充足保护。

关于其他研究指标,两种全瓷冠的脱落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使用不同粘接剂以及粘接前是否进行空气打磨,均无显著影响;两种修复体的折裂发生率(0.8%和0.2%)也没有显著差异。

 

内容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