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驿站】肺结节手术时机如何选择?

蚌埠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

肺结节个体化诊疗中心

门诊地址:门诊楼二楼名医堂5号诊室

咨询医生:葛医生18055275185

                   王医生19005528175

近年肺结节检出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未能及时处理的肺结节有转化成肺部恶性肿瘤的风险,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不可忽视的一项常见疾病。

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结节个体化诊疗中心是以胸外科为主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是国家卫健委肺结节规范化诊疗研究项目研究机构之一。中心不仅吸收了院内胸外科、影像科等肺小结节诊疗相关的骨干力量参与,开展多科室MDT团队将对患者的肺内可疑微小结节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还开展与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梅举教授团队、北京白求恩精神研究所开展临床与科研合作,实现了“一站式”的诊疗服务,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精准的诊疗服务。

诊疗中心的专家以微小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为目的,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和临床工作,运用“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离体肺标本CT引导穿刺”等理论和技术。提倡微小肺癌诊治的“四抓”原则,即抓早(0期肺癌)、抓小(≦10mm AIS)、抓准(术前正确诊断)、抓好(临床、影像、病例互相协作配合好,保证病理取材的准确性),力争将肺癌扼杀在0期。

肺结节只有在影像学高度考虑结节是恶性时,才会采取手术治疗。通常恶性肿瘤的发展会经历:腺瘤、原位癌、微浸润癌(以上统称为浸润前病变)、浸润性癌及转移性癌这几个阶段。腺瘤、原位癌及微浸润癌的预后非常好,这部分患者5年复发率为0%,因此一般认为手术诊断为浸润前病变的患者通常不会复发,而诊断为浸润性肿瘤的患者则具有复发的可能。

结合近年来兴起的影像组学、人工智能等技术,出于实用角度出发,本期主要介绍两个成熟、客观且容易获得的参数:直径、密度在鉴别浸润前及浸润性肿瘤中的应用。结节直径小于6mm、6-8mm、8-10mm和大于10mm的患者,诊断为浸润性肿瘤的比例分别为4.4%、7.9%、17.5%和74.5%,多数研究结果将10mm作为浸润性和浸润前病变的分水岭,而密度的最佳截断值不同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多数集中在-400至-450HU之间作为判断标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小结节的鉴别诊断并不是单纯基于直径和密度就可以做出简单的判断,尤其是直径在2cm左右的实性结节,非常考验胸外科医生的读片水平,同时需要结合病灶的形态、位置、血管、结节的动态演变等综合判断,因此不能简单粗暴套用这些研究结果。

由于并非所有患者都会从浸润前病变发展为浸润性病变,且即使后续发展为浸润性病变的过程往往很长,可达数年时间。考虑到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出现肺功能下降,因此如果患者处于浸润前病变,可以考虑随访观察的策略,待病灶出现变化再进行手术治疗。

 

供稿:葛先亮

审核:杨莹

作者:admin

12345678910987654321